登录 | 注册
中华王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王氏论坛 >> 源流古迹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王氏风韵噪千古——江苏丹阳王氏走笔之一 已阅:2226 / 回复:0(楼主)

王氏风韵噪千古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江苏丹阳王氏走笔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之一
一•肇姓源流与郡望


图1 王氏图腾    
泱泱华夏,诸姓杂陈。历朝历代,王姓占先。王氏在中华姓氏之林中所占比重极大,而其姓之来,源多系杂,支分亦繁。在九州大国姓氏谱籍上,其来源之芜杂,堪当首屈一指。论其成姓时间,大都出自夏、商、周三代及嗣后列国统治者的后裔。据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载:京兆(今陕西西安一带)、河间(今河北雄县一带)王氏,出自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,属姬姓之王;北海(今山东乐昌东南)、陈留(今河南开封东南)者,乃帝舜之后,属妫姓之王;出汲郡(今河南卫辉一带)者,是王子比干之后,属子姓之王。此外,还有虞姓之王及出自河南的可频氏;出自冯翊(今陕西大荔一带)的钳耳族。出苔州(今辽宁朝阳市一带)者为高丽;出安东者阿史布;这些族人大部系王者之后,所以纷纷以王氏为号,外加列朝列代帝皇赐姓、避仇改姓。由此可见,虽说都是以王为姓的中国人,其传承的来源并不单一。就汉族而言,有的是周文王的后代,有的是虞舜帝的子孙;也有比干的后裔,可谓多元并举,益臻望族,子孙遍布九州,宗人迹寄五洋。
姓氏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如此,族人越多,该族的发祥之地必然也多。作为称雄华夏的中华王氏,其发祥之地大致有太原、瑯琊、北海、东海、东平、山阳、东莱、陈留、新野、高平、新蔡、京兆、天水、中山、章武、河东、金城、广汉、长沙、堂邑、河南等处,凡21郡,其中尤以太原王氏及其宗祠“三槐堂”最为驰名。
二•成姓过程及区分
图2始祖图像    

据《通志•氏族略》称:周灵王的太子姬晋,字子乔,是一位年幼识广、智足才宏的饱学之士,未成年时便已蜚声诸侯。姬晋15岁时,与当时的名臣叔誉(晋平公所派入周朝贡的使臣)邂逅,一席纵论两心相悦,甚为投契,才华横溢的太子晋令当时的名臣叔誉深为折服,归晋复命时,叔誉向平公汇报说“太子晋行年十五,才识过人,能言善辩,下臣犹所不及。”朝中有位悟性极高的大臣师旷听了这番溢美之词,心尤不服,遂请命入周,以便亲试深浅,面鉴真伪。及至相见后,两人从立国之本,安邦之策,兴亡之道,君臣之义乃至天地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,总算亲自领略并验证到广闻博识的太子晋那当世奇才的丰采。
周灵王二十二(前550)年,京城洛阳一带暴雨成灾,洪水泛滥,潮水直逼王宫,灵王派人壅塞伊、洛河道,年方十二三岁的太子晋力持异议,并提出顺应自然,因势利导之法,力求从根本上解除隐患。刚愎而主观的灵王非但不予采纳,反而认为太子晋自恃才高,目无尊长,藐视君王,因而废黜了姬晋的太子名位。从此后,太子晋的家人由王室成员沦落为黎民百姓。为了纪念昔日王室之胄的荣耀,后人干脆以王为姓,由此而产生出中华王姓的大宗。自古以来,民间盛行着一个传说:太子晋性好吹笙,被废下野后,即随浮邱公隠入嵩山学道。于二十年后某年的七月初七在河南偃师的餱氏山乘白鹤,别亲人而升天。后人赋诗咏道:“不知子晋缘何事,只学吹笙便得仙”。大诗人李白亦为之歌曰:“吾爱王子晋,得道伊洛滨。金骨犹不改,玉颜长自春”。另外,先秦时期的黄帝、虞舜以及商周诸多巨族的后裔也纷纷以王为姓。到后来,部分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为适应中原地区的习惯,也改作王姓。为此,历代的史学家根据王姓的不同来源,将之区分为姬姓之王、妫姓之王、子姓之王、虞姓之王、夷姓之王等派系。同时,又根据其群居地域的不同,将其区分为太原之王、瑯琊之王、北海之王、东海之王等。此外,根据不同的堂号,还将其划分为乌衣王、三槐王、马蕃王等等派别。
[img]http://[/img][img]http://[/img][img]http://[/img][img]http://[/img][size=2][/size][size=2][/size][size=2][/size][swf][/swf][swf][/swf]


http://http://[img]http://[/img][img]http://[/img]


作者:dyyuzhong@126.com (2015/3/17 19:37:54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3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王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,617.2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王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